隈研吾

Rights Contact Login For More Details

More About This Title 隈研吾

English

現代を代表する建築家の建築物と思考の変遷をたどるシリーズ書籍の第2弾。建築家・隈研吾の変遷を代表作品とインタビュー、対談、事務所ルポなどで綴りました。問題作「M2」に至る批評活動や方法論、転機となった「広重」など主要プロジェクトを設計のアプローチごとにまとめています。“対談の名手”と言われる一面を披露した特別対談も収録。建築作品だけではわからない隈研吾ワールドを存分にお楽しみいただける一冊です。

Chinese (Traditional)

隈研吾,日本建築大師,曾獲日本、義大利、芬蘭等國之建築獎。建築作品散發日式和風與東方禪意,在業界被稱為「負建築」、「隈研吾流」;又以自然景觀的融合為特色,運用木材、泥磚、竹子、石板、紙或玻璃等天然建材,結合水、光線與空氣,創造外表看似柔弱,卻更耐震、且讓人感覺到傳統建築的溫馨與美的「弱建築」

本書是建築專門雜誌「日經architecture」(簡稱NA)將目前為止有關伊東豐雄先生的訪談、主要建築物完成時的報導等,加上新寫成的文章,依照時代或主題重新編輯,是繼伊東豐雄之後,「NA建築師系列」的第二本。

這個系列會選擇隈研吾的很大的理由是隈研吾受到很大的注目。「什麼嘛,為了銷售選的人啊」可能會被這麼說,但是本系列關注的是對隈研吾投注的視線和其他建築師有本質上的不同。

首先,對隈研吾有興趣的不只是建築界。隈研吾的名字被世人所知道是「十宅論」(1986年)、「再見‧後現代」(1989年)等批評集。因為這些批評集也變成社會性話題,隈研吾和一般媒體建構起管道,之後也積極地接受採訪,並寫專欄。這個和丹下健三那樣”昭和的巨匠”跟社會之間的關連呈現對照。環視現在的建築界,和隈研吾一樣擁有和一般人溝通管道的建築師非常稀有。

另一方面,建築界的人,特別是40歲以上的建築關係者對隈研吾投注的視線裡面有種特別的東西。可能表現出來的詞彙不好,但是那可說是一種追求建築師的”再生”的視線也不一定。

以「後現代的旗手」身分在建築界很早就嶄露頭角的隈研吾,其本身方法論的集大成之作是1991年的「M2」。但是和泡沫化時期重疊也有關係,建築界的評論並不好。在東京的工作銳減,在那之後將近10年的時間,活動的場所移往地方都市。

但是隈研吾以這個挫折為養分,確立了新的設計方法。「和自然融合的造型」、「導引素材的新一面」等研究,再度吸引的建築界的目光。大多數的建築關係者對於隈研吾的”報復”,是和自身的今後重疊在一起來看待的吧?建築師自己的意思可以變化到什麼樣的程度?設計的範圍可以推廣到什麼程度?

本書就是由這樣隈研吾備受注目的意識所構成,和第一本的伊東豐雄相比,內容比較五花八門,但五花八門是隈研吾的魅力,也是隈研吾的原動力。請享受只有建築作品而無法了解的隈研吾世界吧。

Chinese (Simplified)

隈研吾,日本建筑大师,曾获日本、意大利、芬兰等国之建筑奖。建筑作品散发日式和风与东方禅意,在业界被称为「负建筑」、「隈研吾流」;又以自然景观的融合为特色,运用木材、泥砖、竹子、石板、纸或玻璃等天然建材,结合水、光线与空气,创造外表看似柔弱,却更耐震、且让人感觉到传统建筑的温馨与美的「弱建筑」

本书是建筑专门杂志「日经architecture」(简称NA)将目前为止有关伊东丰雄先生的访谈、主要建筑物完成时的报导等,加上新写成的文章,依照时代或主题重新编辑,是继伊东丰雄之后,「NA建筑师系列」的第二本。

这个系列会选择隈研吾的很大的理由是隈研吾受到很大的注目。「什么嘛,为了销售选的人啊」可能会被这么说,但是本系列关注的是对隈研吾投注的视线和其它建筑师有本质上的不同。

首先,对隈研吾有兴趣的不只是建筑界。隈研吾的名字被世人所知道是「十宅论」(1986年)、「再见‧后现代」(1989年)等批评集。因为这些批评集也变成社会性话题,隈研吾和一般媒体建构起管道,之后也积极地接受采访,并写专栏。这个和丹下健三那样”昭和的巨匠”跟社会之间的关连呈现对照。环视现在的建筑界,和隈研吾一样拥有和一般人沟通管道的建筑师非常稀有。

另一方面,建筑界的人,特别是40岁以上的建筑关系者对隈研吾投注的视线里面有种特别的东西。可能表现出来的词汇不好,但是那可说是一种追求建筑师的”再生”的视线也不一定。

以「后现代的旗手」身分在建筑界很早就崭露头角的隈研吾,其本身方法论的集大成之作是1991年的「M2」。但是和泡沫化时期重迭也有关系,建筑界的评论并不好。在东京的工作锐减,在那之后将近10年的时间,活动的场所移往地方都市。

但是隈研吾以这个挫折为养分,确立了新的设计方法。「和自然融合的造型」、「导引素材的新一面」等研究,再度吸引的建筑界的目光。大多数的建筑关系者对于隈研吾的”报复”,是和自身的今后重迭在一起来看待的吧?建筑师自己的意思可以变化到什么样的程度?设计的范围可以推广到什么程度?

本书就是由这样隈研吾备受注目的意识所构成,和第一本的伊东丰雄相比,内容比较五花八门,但五花八门是隈研吾的魅力,也是隈研吾的原动力。请享受只有建筑作品而无法了解的隈研吾世界吧。

English

Chinese (Traditional)

隈研吾(Kengo Kuma,1954年-)
日本建築大師,曾獲日本、義大利、芬蘭等國之建築獎。建築作品散發日式和風與東方禪意,在業界被稱為「負建築」、「隈研吾流」;又以自然景觀的融合為特色,運用木材、泥磚、竹子、石板、紙或玻璃等天然建材,結合水、光線與空氣,創造外表看似柔弱,卻更耐震、且讓人感覺到傳統建築的溫馨與美的「弱建築」。

1954年生於神奈川縣,1979年畢業於日本東京大學建築研究所、取得建築碩士學位。1990年,隈研吾在東京青山創立了隈研吾建築師事務所。知名作品有「龜老山展望台」(1995)、「水/玻璃」(1995)、「威尼斯雙年展日本館」(1995)、「森舞台/宮城縣登米町傳統藝能傳承館」(1999)、「石之美術館」(2001)、「馬頭町廣重美術館」(2001)。近期作品有「長城下的公社/竹屋」(2002)、「長崎縣立美術館」(2005)、「三多利美術館」(2007)。著有《十宅論》、《再見.後現代》、《建築的慾望之死》、《自然的建築》等書。

Chinese (Simplified)

隈研吾(Kengo Kuma,1954年-)
日本建筑大师,曾获日本、意大利、芬兰等国之建筑奖。建筑作品散发日式和风与东方禅意,在业界被称为「负建筑」、「隈研吾流」;又以自然景观的融合为特色,运用木材、泥砖、竹子、石板、纸或玻璃等天然建材,结合水、光线与空气,创造外表看似柔弱,却更耐震、且让人感觉到传统建筑的温馨与美的「弱建筑」。

1954年生于神奈川县,1979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建筑研究所、取得建筑硕士学位。1990年,隈研吾在东京青山创立了隈研吾建筑师事务所。知名作品有「龟老山展望台」(1995)、「水/玻璃」(1995)、「威尼斯双年展日本馆」(1995)、「森舞台/宫城县登米町传统艺能传承馆」(1999)、「石之美术馆」(2001)、「马头町广重美术馆」(2001)。近期作品有「长城下的公社/竹屋」(2002)、「长崎县立美术馆」(2005)、「三多利美术馆」(2007)。着有《十宅论》、《再见.后现代》、《建筑的欲望之死》、《自然的建筑》等书。

Chinese (Simplified)

1 批評からの出発
2 地方都市と向き合う
3 素材の再発見
DIALOGUE 特別対談 この人に聞きたい
4 歴史の継承と再生
5 再び都市へ、海外へ
6 隈流発想術・設計手法

Rights Sold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