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的開始

Rights Contact Login For More Details

More About This Title 設計的開始

English

榮獲2012年普里茲克建築獎中國建築師王澍作品
http://www.pritzkerprize.cn/laureates/2012

王澍,一個60年代出生的建築家,他的建築活動就如其所生的年代一樣矛盾而敏感。在這本書裏,建築與寫作是兩條永遠平行但並不互相解釋的線索,全部含義都指向:通過某種建造房子的活動,一個人如何實現自覺,從自覺其所説的語言開始。



作者對自己的定位是「無論做什麼,都首先是一個『文人』」。和王澍的定位一樣,將來無論做什麼,自己都首先是個「文人」,這樣的發現另我感到踏實。好像流浪的孩子隱約看到了家的方向,以後的腳步也會越來越堅定。

一位「文人建築師」對設計過程的解釋就成為一場「混亂的創作」,像他自己說的一樣,艱苦的創作一旦「突圍」,可能出現解放性的場所。在成功的突圍之前,個人談不上真正的快樂。設計因而將成為某種顛覆。與美學大師畢卡索曾說過的「一切創造之前必須先有破壞」不謀而合。這本書主要以作者的作品為例介紹建築設計,作為一個貪戀的「門外漢」,我第一次饒有興致的見識到嚴謹而豐滿的建築語言。他給自己的每一個作品很藝術的命名,比如「時間停滯的城市」、「八間不能住的房子」、「造園記」,讓人看了耳目一新。

理解「建築」時就要把「建築」從建築中拎出來,理解它的本身。走廊內的走廊,房子中的房子,地面上的地面,構建起一個新的空間,無需解釋,建築的內涵就包含在片斷的複製中。這給我很大的啟示,在思路堵塞的時候,我們往往是忘記了這個重要的複製過程,因而難以接近認知物件的本質。把「x」從x中拎出來,從而產生它自我解釋的可能性,而我們的思路也會在轉換中得到解放。這是一個可以嘗試的很好的思考角度。

敏感的心理體驗讓人在平常的事物中發現別有洞天的意外。熟悉使人喪失認識的興趣,成人往往在熟練與遲鈍中遺忘事物最直接最簡單的本質。一把椅體嵌在牆體邊,這是「一個可以坐的建築」。習以為常的事物看似沒有解釋的必要,事實上思路的打開始於對平常概念的「再認識」。我們很少問「這是什麼」,而直接探討與「這」相關聯的其他概念,因而造成複雜的無知。敏感的發問需要孩童般的心無羈絆,所以有時候,頭腦空白也是必要的訓練,空白有助於回到起點,打開想像。不要在擁擠的外界認知中陷入遲鈍的泥沼。

English

王澍(1963年11月4日-)生於新疆烏魯木齊,中國當代建築師,2012年度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現任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院長、建築系主任。東南大學建築系碩士班畢業後,在現今的中國美術學院從事舊樓改造,及環境與建築關係的研究。2000年,王澍在同濟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院取得博士學位。2000年,王澍開始擔任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院長。

2002年,他出版了專著《設計的開始》。

2011年,成為第一位擔任哈佛大學研究生院「丹下健三客座教授」的中國本土建築師。


2003年,「垂直院宅-錢江時代高層住宅群」項目獲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銀獎;
2004年,蘇州大學文正學院圖書館項目榮獲中國建築藝術獎。
2005年,寧波五散房項目榮獲HOLCIM豪瑞可持續建築大獎賽亞太地區榮譽獎。
2005年,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園一期工程獲中國建築藝術年鑒學術獎。
2008年,「垂直院宅-錢江時代高層住宅群」項目獲德國全球高層建築獎提名。
2010年,作品「衰朽的穹隆」獲該年度威尼斯雙年展特別獎。
2010年,與妻子陸文宇一起榮獲德國謝林建築實踐大獎。
2011年,榮獲法國建築學院金獎。
2012年,榮獲建築學最高獎項普利茲克獎,成為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中國籍人士。
loading